【北京120筑梦冬奥 为冰雪健儿保驾护航】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开幕式上“冰雪五环”破冰而出闪耀世界,随后各项赛事拉开帷幕,奥运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创造出一个个优秀的成绩,在奥运史上抒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在荣誉背后,各冬奥保障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立足岗位、尽展风采,全力以赴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北京急救中心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国家速滑馆、雪车雪橇中心、首都体育馆、高山滑雪中心、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开闭幕式、颁奖广场、VIP酒店、火炬接力等医疗急救保障工作,近300名医疗急救人员参与保障,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任务出动救护车百余辆。


(资料图片)

【集结高水平“双奥”保障团队】

从宣布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以来,北京急救中心就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高度重视、提前站位、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在确保日常急救工作和疫情防控任务的同时,从专业技术、物资筹备、队伍建设等方面奠定基础。制定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梳理工作要求,选派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高超的急救人员组成保障团队,陆续为火炬传递、测试赛、开闭幕式、竞赛项目等活动提供医疗保障。

其中国家体育场保障组团队由120直属急救中心站及兄弟单位的医生、护士、驾驶员组成,开幕式当天,19辆负压救护车在“鸟巢”内外值守,为各国运动员及官员、观众、演职工作人员等提供了优质、专业的服务。

国家速滑馆保障团队由8个急救车组、24名急救人员与朝阳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志愿者共同组成,每日承担医疗救治和急救转运,完成2021年4月及10月的两次“相约北京”测试赛。各保障团队在冬奥期间团结协作,为奋勇拼搏的各国运动员提供高效、专业的医疗保障。曾经圆满完成过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保障工作的北京120,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高水平的医疗急救。

【5G救护车用科技为保障加码】

除了配备适应冬奥比赛项目特点及低温环境工作要求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物资,北京急救中心为应对雪情和冬奥会会期内的突发情况,为各竞赛场馆配备了5G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不同的是,车上的监护仪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地将病人血压、心率、血氧等数据直接同步到指挥中心与对接医院,方便对接医院根据病人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为抢救病人争取更多时间。同时,车上还配有全景摄像头、高清可视化屏幕等设备,能够实现远程会诊。

【发扬120人急救精神】

此次保障任务由于疫情防控要求,需要执行闭环管理,保障队员提前进驻、全程值守,舍小家、为大家,充分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急救精神。

医生薛松在中心工作了十年,这十年的“除夕”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虽然无法陪伴家人,但薛松表示去年春节坚守疫情防线,今年除夕值守奥运,自己很骄傲;和薛松不同,医生张同宇是第一次离家过年,肠胃不好的她,时刻被同事们的关怀照顾感动着,胃疼时递来的一杯热水,出任务来不及吃饭时保温的饭菜,还有那一声声防寒保暖、路滑慢行的叮嘱,都让她切身体会到“急救大家庭”的温暖;救护车驾驶员方浩在忙碌的工作中,只能抽空给过生日的母亲打个电话送去祝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更是急救人员辛勤坚守的动力源泉;驾驶员组长张龙龙在工作中突发阑尾炎,当了十余年救护车驾驶员的他,经历过很多大型任务,深知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一直吃药坚持,最终被同事发现,才被替换下来接受手术治疗。120急救人员在冬奥保障一线时刻发扬“厚德、精医、搏时、竞进”的精神,精湛的医术、专业的护理和严谨周到的服务获得了受保障人员的高度赞扬。

【凝心聚力保证日常急救运行】

在完成奥运保障任务的同时,中心做好日常急救和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充分发挥急救信息系统作用,统一调度指挥,科学分配力量。全体急救人员停止休假、调整班次,协调兄弟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增加急救力量,行政科室中具有医疗资质的人员支援一线,各部门全面调动、统筹部署,最大限度地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安全,满足群众急救需求。全市日常急救服务呼叫满足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北京冬奥会将于今天落下帷幕,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序幕,北京120保障团队将继续坚守、不懈奋进,全力做好冬残奥会火炬接力、开闭幕式、各竞赛场馆及运动员驻地等医疗保障任务,助力此次冰雪盛事圆满成功!

【赏冰戏雪正当时】

2月13日的北京,银装素裹,以多年少有的“燕山雪花大如席”迎接着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北京冬奥会其他两个赛区张家口、延庆的大雪亦是“飘飘洒洒漫山遍野”,由于雪大,部分项目甚至取消了当天的比赛。

瑞雪兆丰年,瑞雪同样兆盛会。近几天,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以及中外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冰雪热情,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不能有更多的观众到现场为选手助威,但他们通过观看电视转播、刷抖音、点快手等诸多形式,为中外选手献上了他们的祝福和祝愿。

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约有5.15亿人在2月10日之前,通过中央电视台收看了北京冬奥会;在美国,有超过1亿的观众通过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全球网络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在荷兰,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比赛的收视率,比2021年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收视率最高的一场比赛还要高10个百分点。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日前表示,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而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的数字平台上,北京冬奥会也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林匹克盛会理应受到全球的瞩目和追捧。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点燃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冰雪热情,而当这一盛会与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景象交融,恰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最佳时机。

奥林匹克运动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教育的契机。心动不如行动。还在寒假中的我国大中小学生,可以在学校、社区、家长的组织下,紧紧围绕奥运会“重在参与”的主题,参与到“赏冰戏雪”活动中去,在享受冰雪运动乐趣、体验冰雪运动魅力的同时,与冬奥会共情,和运动健儿同乐。

教育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赛事、场外交流、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冬奥会、了解举办冬奥会的意义、了解冰雪运动、了解冬季运动在世界开展的情况,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播下冰雪运动的种子,让“冰天雪地”成为他们的“金山银山”。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时就选择以竞技运动为载体,推崇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理念。他一直秉持“奥运即教育”,把教育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诉求。

北京冬奥会无疑是教育的大课堂,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德育工作者可以将怎样看待北京冬奥会上各国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体育品质以及“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理念,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传达给学生们,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奥运会。

美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开闭幕式、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赏析体育比赛中的力与美,以及体育和艺术结合所展示出的运动之美,通过体育和艺术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美的素养。

体育工作者可以将家庭体育作业与冬奥会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专项的运动技能”,去学习、去实践、去勇敢地走上自己的赛场,不仅成为冰雪运动的爱好者,更要成为终身体育的践行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期待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把北京冬奥会当作一次重要的“历史时刻”和教育机会来对待,在组织学生欣赏比赛的同时,和青少年一起答好奥林匹克教育这份答卷。(作者系本报记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