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说到了收入问题,都在感慨,现在似乎感觉身边的人动不动就月入过万,像我们这样月入几Q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收入了。
朋友和我说今年春节回老家,在还能串门子的时候,她那些个七大姑八大姨都来问她在大城市工作,收入有多少呀?她含含糊糊地应付了下,说下没多少。
结果那些个七大姑八大姨一听这样说就两眼放光,开始故作”低调“地说自己家孩子收入也没多少,也就几万,最少也是一万多的。原来她们打听朋友的工资并非出于对她的关心,而是为了借此显摆自己孩子的高收入。
不知何时,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动不动就月入上万的消息,一会是学某某技术,学会随便收入上万,一会某某公司员工,刚入职公司就几万,某高材生更是刚入职就百万年薪。造成了很多人的焦虑,似乎觉得不论自己做啥,月薪不过万就等于失败。
事实真是如此吗?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平均一个月为2561元,离万元收入还差7439元之多。
看到这也许会有人提出质疑,现在就算到大城市餐厅当个服务员、街边卖个小吃或者做个保安、清洁工人,家政阿姨等等,收入都远超2561元吧。哪怕是领退休金的老人,月薪也超过这个数了。
有这样想法的人,也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只盯着身边的人去比较,却忘了,在我国总数14亿人口中,包括了孩子、失业者、农村老人,这些人是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更何况我国还有6亿人,全国近半数人均收入仅为1000元,这些一平均人均收入自然也不会高了。
另一方面,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缴纳个税的人数也由之前的1.8亿降到了6512万元,这也意味14亿人口中,月薪过5000的,仅651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4.65%,只要你月薪超过5000,就已经比全国95%的人收入高了。
而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数据,我国月收入在5000-10000之间的人数为6328人,月薪1万以上的为85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61%,一千个人里面,只有6个人收入能过万,所以这个答案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人人月入过万”的焦虑支配呢?
一、聚焦大城市高收入人群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形各样的新闻推送到面前。越是发达的大城市,互联网信息越发达,那就意味着和这些城市有关的信息推送量会远远大于其它小城市。
在大城市因为经济发达,人均平均收入确实高于普通的小城市,收入过万的人数也远远大于边远小城镇。这些新闻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光,也混淆了大家视线,造成月入过万人数很多的错觉。
而且从人的天性来看,总习惯忽略收入比自己低的人,更关注比自己高的人,从而激发自己的追求动力。关注的多了,也会造成月入过万很平常的错觉。
二、商家课程宣传
现在是个知识付费的年代,很多人都出来通过网络出售自己的某方面技能,为了招收学员,最直接的方法自然就是秀收入,因为有高收入才会吸引别人来学习。如果学了都没啥用,也不能快速变现的课程,谁会愿意花钱学习呢。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某宝妈学习写作月入过万,明天看到某大叔学习视频制作月入过万,月收入不能过万的都没有资格成为宣传对象,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之下,制造焦虑,便于吸收学员。
三、虚荣心作祟
有些人其实月入并不高,但看到身边大家都是月入过万,自己不过万,有点不好意思,怕被人看不起,就会虚报收入。你虚报一下,我虚报一下,自然就会造成人人收入过万的印象了。
四、计算方法不同
我们对月入过万的算法,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标准。比如是税前过万还是税后过万?这个过万是指具体拿到手的过万,又或者要加上社保、公积金、公司各种福利才能过万?
不同的标准出来的结果肯定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把各种福利算进来,有些人又喜欢只计算拿 到手的金额,导致有误差。
但不管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理智地看到国民月收入的客观情况,别被一些商家的有意宣传、包装出来的数据搞得自己焦虑不已,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放平心态,努力工作,一步步向前就好,别让”人人月入过万“的虚假表象迷惑,质疑自己,真实的你其实已经比很多国人都优秀了。
关键词: 月入过万